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社会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和水利部南京计量检定中心。设有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水工水力学研究所、河流海岸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材料结构研究所、大坝安全与管理研究所、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和水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勘测设计院、瑞迪高新技术公司、江苏南水土建工程公
司、江苏科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江苏运达科工贸公司、水科学培训中心等研究开发机构。依托我院建设的科技平台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科学与水工程重点实验室、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院占地面积40余万m2,拥有40余座大型试验厅,各类仪器设备6000台件。
目前已形成30多个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水文基础理论、水旱灾害规律与防灾减灾战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水环境与水生态技术、气候变化影响;水工水力学、枢纽及环境水力学、渗流和地下水开发利用、高坝通航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及枢纽泥沙、河道整治、潮汐河口治理、海岸演变及海港防淤、海岸工程;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地基加固及基础工程、环境岩土力学、土石坝筑坝技术、土工测试技术;水工港工结构计算分析与试验研究、深水筑港技术、结构振动与抗震技术、混凝土耐久性及防腐蚀与保护技术、水工港工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工程安全与病害评估及修补加固技术;环境工程、大坝安全监测评估与管理、蓄水安全鉴定、小水电技术推广和应用、土工聚合物和核技术在水利水电水运工程中的应用、仪器设备与测试技术开发、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与效益评价、以及水利水电水运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等。
从1984年到2005年,我院共完成和提出科研成果报告5600余篇,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3570篇,出版专著253部,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2项。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7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6项。
2000年11月,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目前我院拥有水文地质、水电、水利工程、港口河海工程咨询甲级资质;江苏省信誉咨询企业(机构)AAA级(最高级)资质证书;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规划环境评价资质;工程测量、岩土工程、建筑工程咨询乙级资质;具有水运行业(港口工程)甲级、工程勘察(岩土工程)甲级、水运行业(通航建筑、修造船厂水工)乙级、水利行业(水库枢纽、河道整治)乙级、建筑全行业乙级、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乙级等勘察设计资质;具有水利工程、水运工程、公路工程三类甲级监理资质;具有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
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高坝通航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发电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本院。
全院藏有中、外文图书、资料和期刊23万卷册。定期公开出版《水利水运科学研究》、《海洋工程》(中文版)、《海洋工程》(英文版,国外发行)、《岩土工程学报》、《水科学进展》、《小水电》、《SHP News》等7种期刊。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工程专业本院拥有直接进出口权,已与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在我院设立的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主要开展亚太地区及全球范围的小水电研究、培训、信息及咨询等工作;近5年,我院承担境外科研合作项目20余项。
本院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恢复学位制后首批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设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岩土工程等9个硕士学科点,并设有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南科院联系电话:025-85828113 网站联系电话:025-85828107 苏ICP备05007122号
地址:南京市广州路223号 邮编:210029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nh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