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水利经济管理中心
福建省水利经济管理中心前身是福建省水利厅水利工程综合经营管理站(以下简称省水利厅综管站),成立于1984年,是厅直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6年,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福建省水利工程综合经营管理站更名为福建省水利经济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责为:研究水利经济、水价、水市场发展趋势,参与水价、水利产权改革与管理工作,开展水价、规费的定额测算、统计工作。
省水利厅综管站成立之初主要负责组织全省水利工程单位依托自身资源开展以种植业、养殖业及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各种综合经营活动,管理全省综合经营周转金,推广新技术。在“七五”期间,全省发展水库养鱼面积达30万亩、淡水养鳗100亩、水库网箱养鱼面积5.33万平方米、对虾池2.14万亩、浅海养殖3.3万亩、开发果园1.8万亩、茶园1.3万亩、毛竹1.3万亩、林业基地9.8万亩、水利冷库660吨位。到“九五”末全省多种经营年产值达5.12亿元,实现税利近亿元。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机构职能逐步转变,省水利厅综管站也逐渐淡出具体的经营活动。1998年省水利厅将“全省水利经济发展政策研究以及提出我省水利经济改革、水利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建议或方案”等部分水利经济管理职能委托给省水利厅综管站承担。至此,省水利厅综管站的工作重点开始逐步转向全省水利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几年来,在省水利厅领导下,在厅计财处及有关处室的指导和支持下,省水利厅综管站紧紧围绕我省水利发展战略,重点抓了几项水利改革和水利经济管理工作。一是出台了《福建省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方案》。1999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水利产业政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与省计委联合制定了《福建省水利产业政策实施方案》,并由省政府转发出台。二是开展了全省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为解决我省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困境,2003-2004年开展了以“卖、股、租、包”为主要形式的第一轮小型水利设施的改革,全省共完成改革数4431处,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同时还将改革的典型经验及成果汇编成册。2005年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又出台了《福建省水利厅关于继续推进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扎实开展了第二轮改革工作,3年共完成3000多处小型水利设施改革,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三是参与了全省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与管理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与省民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登记管理的通知》,2006又与省民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登记管理的通知》,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及运作提供政策依据,促进了我省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蓬勃发展。2005年全省共有农民用水户协会314个,至2008年12月全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达2128个。四是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规范水价管理。1999年出台了《福建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组织完成水利工程供水专用发票的研制与启用工作,与省国税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启用福建省水利工程供水专用发票的通知》,使我省水利工程供水既统一发票规范收费又实现增值税零税率。2007年在1999年出台的《福建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基础上,组织完成《福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及《测算办法》,新文件在审批权限等方面有重大突破。五是抓好省水利厅受权的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2003年开始组织我省水利工程单位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目前,已有福清东张水库、南平延平湖、仙游九鲤湖、永安桃源洞、永泰天门山、德化岱仙湖等单位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与此同时,还开展了福建省水利风景资源大普查,在此基础上完成《福建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并根据水利部《评审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福建省水利风景区评审标准》和《福建省水利风景区评审办法》,为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审作好准备。